Alexa

金融財務性格測試 許全民一個財務幸福

金融財務性格測試  許全民一個財務幸福
撰文: 蘇偉華     分類:SDGs     圖檔來源:shutterstock 日期:2020-02-11

金融,與所有人生活密不可分,也應是為所有人服務。台灣金融研訓院獨家研發「金融財務性格測試」,希望受測者能透過行為調整,學會謹慎消費、節制紀律並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進而擁抱財務自由的人生。

回首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的不只是各國的政治經濟,另方面更引發世人對貪婪金融巨鱷的不滿,對金融業的信賴感已不復從前。然而,金融危機的發生只是表象,其背後原因,如同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前印度央行總裁的拉詹(Raghuram Rajan)於《斷層線》(Fault Lines)一書指出,停滯的薪資與日益擴大的所得差距才是造成金融危機的根本性因素,一旦依據財富多寡,將世界切割成「有」與「沒有」的兩個金融平行世界,社會階級移動將停止、中產階級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非理性的民粹主義,月光、窮忙、啃老、青貧、高額債務在另外一個世界正默默侵蝕大多數人,同時這也將影響未來的社會安定與永續金融服務(Sustainable Finance)。

 

落實普惠金融

建立金融風險抵抗力

 

所幸,為了實現永續,聯合國在2015年成立70週年之際,舉行「聯合國發展高峰會」,依此訂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一共包含169項具體目標,像是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實現性別平等,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與提倡終身學習並賦予婦女權力,聯合國將根據這些目標,一直努力到2030年。而這些目標,其背後都需要仰賴金融體系的支援。

 

尤其是金融普惠(Financial Inclusion)議題,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被定位為其他發展目標的推動者,在17個目標中占了8個〔如圖1〕。這8項目標,都可透過更大程度地動員金融力量「儲蓄和投資」來達成。

經G20峰會通過後,各國在自願的原則下制定國別計畫,以實際行動落實普惠金融。如今全球已超過50個國家承諾為了普惠金融建設而努力,並列出相關的發展目標及時程表,希望2020年前能實現普惠金融服務。世界銀行除了呼籲大家在2020年以前實現全球普惠金融外,也建立了涵蓋140多個國家的普惠金融數據庫。

 

我國金管會同樣為了金融普惠努力不懈,會中包含銀行局、證期局及保險局正研議建置「普惠金融指標」,並針對「可及性」、「實用性」及「品質」三個面向,要求設置具體的KPI指標,為的就是及早實現普惠金融的場景。

 

關於金融,與所有人生活密不可分,台灣金融研訓院在金融普惠上更不能缺席,致力於實現普惠金融、推動金融知識普及、提升全民金融識字率,及強化民眾參與金融教育的動力並擴大知識傳播廣度。就像不少人在提倡:「金融是為所有人服務,而不只是有錢人。」我們深信全民財務幸福,來自於社會中的每個人能夠滿足生活所需之財務需求,並對於生命中可能面對的金融風險有所自信準備。

 

其實白話一點說,什麼是普惠金融?就是無論你的背景高低、無論收入多寡,每個人都能接觸實用且付得起的金融商品和服務,更不會因為條件不足,或是貧窮老弱,以及被少有的機會所限制。推動普惠金融的同時,應更進一步將普惠金融當成工具,針對最需要幫助的財務脆弱族群建立金融風險抵抗力,達到收支更平穩的金流。

 

了解財務習慣與屬性

避免財務窘境

 

如今,當金融機構不斷提出越來越複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時,金融知識就變得越來越重要,缺乏金融知識以及由此導致的錯誤金融決策不僅是個人問題,而且是宏觀經濟問題的根源;根據文獻資料顯示,金融素養是意識、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結合,是制定合理的財務決策並最終實現個人財務狀況所必需的。

 

因此,金融研訓院參考海內外文獻,獨家研發「金融財務性格測試」,目的是想透過36個不同題型,了解受測者的財務習慣和屬性,藉由解構這些項目背後所隱含的財務性格,結果顯示6種不同的財務人格類型,分別是代表:價格敏感面的貓咪、經濟計劃面的台灣藍鵲、節制紀律面的螞蟻、儲蓄面的金鼠、勞動面的蜜蜂以及財務意識面的貓頭鷹。

 

這6個構面所代表的意涵,分別是不同象限與各個維度強弱之間的組合,在金融行為表現上有複雜的影響;例如,看似相互矛盾的金融財務性格特徵:經濟計劃面相較弱者,可能在勞動面向很強,且兩者可以相互並存,可理解為願意利用自身勞動賺取收入或節省支出,但其較無經濟計劃之意識,若不能妥為注意自身財務,避免浮濫支出,可能變成「窮忙一族」,逐漸落入債務陷阱而不自知。

 

根據個人的認知及態度,可以大略得知有關其財務行為的方向:例如,那些將短期目標(例如購物)放在長期計畫(有充裕的存款可支付退休後的生活)之前的人,大多數不太會對儲蓄產生興趣。但因儲蓄是避免債務的首要條件,因此透過金融財務性格測試,受測者可以透過行為調整,例如加強儲蓄面,才有達到實現長期目標的可能。但光憑儲蓄卻是不夠的,假設受測者屬於衝動購買型人格,儲蓄也就略顯不足,因此,學會謹慎消費、節制欲望、正確的財務意識等等,均是避免負債的重要因素。

 

金融機構領導人測試結果:財務意識強烈

 

本次《台灣銀行家》雜誌二月號適逢庚子金鼠年,特別在農曆春節期間請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秘書長吳當傑、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國良、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尚瑞強、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董事長郭建中、華南金控暨華南銀董事長張雲鵬、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黃博怡及第一金暨一銀董事長廖燦昌一起參與此盛會,體驗金融財務性格測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有趣的是,我們看到這些金融機構的領導人,受測結果普遍為儲蓄能量很強的金鼠性格,或者是經濟計劃型的台灣藍鵲,可見金控或銀行的專業經理人,自身本來就有很強烈的財務意識與計畫,即使金融財務性格測試在現階段有資料庫不夠龐大的侷限性,但仍有其指標可供大眾參考。

 

我們期望此測試可以讓更多民眾,不論受試者是否為金融從業人員,更期待是從學生到受薪階級、白領到勞動階級、小資族、月光族,甚至是社會上比較難以全面照顧的弱勢族群,都可以有機會透過金融財務性格測試,了解自身的財務意識強弱,突破原有的財務盲點,甚至強化原有的不足;例如價格敏感度較高者,在購物前喜歡追求性價比,或許可以開始思考購物之前不是只有比價,而是要從財務結構上去檢視真正支出的必要性。我們期望因為這份問卷,受試者有開始思考更久遠人生目標的可能性,強化原有的長處、調整缺點,進而聰明理債,甚至理財的目標,擁抱財務自由的人生。

 

建構全民財務幸福

 

最後請您想像一下,什麼是全民財務幸福?不外乎就是:「想買的生活必需品都有能力負擔」、「對於未來生活中可能的需要支出都有一定程度的準備」、「在生活中有自信的面對與承擔金錢財務課題」。倘若有一天遇到收入或支出面的衝擊,也都還能自信、有能力的繼續幸福生活。因此台灣金融研訓院的願景是推廣全民金融教育,提升年輕世代及弱勢族群之金融風險抵抗力,促進財務健康及提升金融福祉,為全民打造全新金融環境與美好未來,為金融產業培植潛在的穩定客戶,我們期望達到真正的普惠金融,而美景就在不遠處!

 

金融財務性格線上測試:

 

金融財務性格:

您好,這份測驗是為了協助您了解自身財務性格之測驗,測驗結果將提供您參考。

a. 為使測驗結果真實反映出您的狀態,請您仔細閱讀題目所述,盡可能勾選最符合您狀況的選項。

b. 如果完全沒有,請選非常不符合;如果有一點像,請選擇不符合;

c. 如果大多數情況符合,請選符合;若完全典型,請選非常符合。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http://service.tabf.org.tw/TTB)

基金名稱(幣別)
一周績效(%)